четверг, 12 ноября 2009 г.

Queen of the Night 1

關於MozartQueen of the Night

宋文里

2009/11/8

淑純老師在導讀Vygotsky“Art and Life”課上,很出乎我意料之外地,讓我們看到Mozart的《魔笛》之中非常動人心弦的Queen of the Night那段 “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”花腔女高音詠歎調的傑作──而且是看了好幾個不同版本的演出。

我在最後討論時提出:那段詠歎調中間夾著的一段無歌詞的花腔部分不可用「憤怒」或「死亡」、「復仇」等等直接與歌詞或劇情有關的概念來解釋。但我自己說,那只是Mozart讓女高音展現歌藝的一個段落,似乎暗示這是與劇情無關的意思。

事後,我對於自己的說法感到不滿,我有一些對於音樂的直覺,但我無法清楚說出其中的「意思」,因此後來參閱了一篇文章:Clay C. Whitehead (1978) Mozart’s The Magic Flute: a Paradigm for Separation and Initiation.[1]讀完全文後,覺得那個「意思」終於可以說出,我這就來簡要地說一說:

Mozart是共濟會(Freemasonry)的會員,這是史有明書的事實。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在闡揚共濟會哲學,而《魔笛》很顯然就是其一。共濟會是一種傳遍全世界的秘密兄弟會組織,在其信仰和哲學中,對於女性一直是採取排斥和貶抑的態度。這問題可以導源自古代的DionysusOrpheus信仰,而這套信仰又是對於更古老的Eleusis-Demeter那套女神信仰的又依戀又抗拒的結果。《魔笛》的整套劇情都在反映DionysusOrpheus如何既要依戀母親又要反抗母親的統治。所以Queen of the Night就是那個邪惡兇暴母親的化身。這段神話和《魔笛》的關係還很複雜,但由於不是我們討論的主題,所以我只簡要地作此敘述。我們的要點在於解釋“Der Hölle Rache kocht in meinem Herzen”這首歌所表現的到底是什麼東西。

在神話時代裡,顯現男權剛開始萌芽的社會,對於先前的女權(母權)確實會有separation的困難。雖然在神話傳說中會極力把母親描述為「惡母」,但同時又會對於母親的魅力覺得無法抵擋。於是,在這首歌中把這兩種矛盾同時表現出來了:在歌詞和劇情的部分,這是個充滿復仇之恨以及暴力脅迫的母親,但是當母親說完「死亡、復仇」那些話之後,她要用她的魅力來纏住她的兒女,於是就有了那段妖媚迷人的花腔段落出現。

我很肯定我在那段花腔中所聽出的「意思」和「憤怒、復仇」截然不同,但經過Clay C. Whitehead的提醒之後,我才敢肯定那段花腔裡的妖媚含意──雖然Clay C. Whitehead對此沒有說得很明白──他只說:Queen of the Night是個 “especially vain woman who uses delusion and superstition to erode the foundations of the temple.”[2](這temple是屬於誘拐她女兒的Sarastro所有)。不過,我想,這樣就夠了。我們確實像Vygotsky說的,在藝術的教育中,對於藝術的批評(也就是解釋)是必要的。但我們不能陷入舊的解釋窠臼,而要加入「辯證想像」的方式來重新瞭解藝術的魅力──或是前此未曾發現的矛盾張力。

母親的威脅和誘惑所構成的矛盾張力,一方面有神話的底子可讓我們參照,但同時也有精神分析細膩的詮釋來讓我們更加清楚: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在這樣的生命史中走過一遭。因此,藝術對人生的影響,有時是通過社會(歷史)的脈絡,有時則是通過ontogenetic的過程,來讓我們「憶起」這樣的經驗。

Diana Damrau的演出之所以精彩,一方面是她的歌藝實在讓人拍案叫絕,但另一方面,作為一個「美麗的母親」,你想那誘惑還會放大幾倍呢?



[1] 載於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o-Analysis, 5: 105-121.

[2] 見上引文,p. 116.